关键字
文章内容
说师
 
 
修改时间:[2013/06/18 17:12]    阅读次数:[570]    发表者:[起缘]
 

  人们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我看来,这句话就显得以偏概全了。怎么说呢?因为凡事都有两面,老师也是。有好老师,亦有欺世盗名之师。当然名师和庸师也有不同的分法。现分类如下:

  职工型

  这种是老师是将教师当作职业,就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只负责将自己的那一道工序完成,而不会去在意整个产品的好坏。这类老师只会将自己所教的那一门课的知识传给学生,不会去提及或很少提及其他门类的知识,更不会提及思想和道德。他们讲课纯属是为了拿工资养活自己。有时候可能连他们自己也不懂自己在讲些什么,但是迫于职业的需要,他们又不得不讲。他们讲课毫无激情,丝毫也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虽然他们自己也感到很无奈,但是却无力改变这种状况,更不用说让学生对自己服服帖帖的。他们是标准的ppt播放员,就好像是电影的配音演员,负责给画面配音。同时,他们又像是以前走乡串村的电影放映员,来往于不同的学生和教室之间。放映员只负责将电影送到群众中,然后将电影放给他们,他们并不关心群众看懂了没有,也不管群众喜不喜欢。他们所做的只是一件工作,就是放映。放完之后他们的工作就算是完成了,工资也就有着落了。其实他们心里不愿意干这种工作,但是这件工作并不是苦力活,而且还有工资拿,更重要的是把电影放给没有看过的人看,这在马斯洛需求理论看来,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这种老师也是一样,为了生活,他们也不得不继续干下去。如果干其他的事情,则显得有失身份,也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博士学位证。他们其实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上课的时候想在学生面前显摆自己的学问,但同时又怕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他们只有在下课回家后以及发工资的时候心里才会不那么忐忑。回家后不用面对学生,自然就感到放松。而发工资后也就明白自己还能在这个岗位上干下去,心里自然而然也就舒服了很多。

  消遣型

  这种老师才识平平,但是有着复杂的关系网络或者天生丽质,或家境殷实。但是他们几乎都有着同样的特征—年轻。这样的老师虽然上课不怎么样(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是刚毕业的博士,不怎么会教学生),但是由于他们和学生之间的年龄相差不多,所以比较容易打成一片。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学生。他们为了得到学生的支持,可能会采取如下策略:首先,他们很有自知之明,直到自己的才识不足以征服学生,所以不会炫耀自己的学识,大不了就晒晒自己的学位证或者结婚照。他们懂得怎么样去讨好学生,使得学生不和自己做对;其次,因为他们复杂的关系网络,在成为老师之前,他们很可能在好几个比较显要的部门工作过。所以他们会说什么转了一大圈还是发现适合当老师之类的客套话,然后再把自己在那些岗位上的奇闻和经历讲给学生听,让学生觉得姐或哥不是吃素的。这样一来,就有一部分学生被吸引住了,而他们也就达到了把注意力从学问上转移到就业的目的。他们会在课堂上动不动就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兜售他们的经验,并不断告诫学生什么样的工作待遇高,什么样的工作有发展前途,以及应该在什么时候去考什么证,什么时候去实*等等。最后,他们除了让你感觉到他们的不一般和就业形式的严峻程度以及竞争压力的大小外,并不会启迪你稚嫩的心灵。在考试前他们会给出小范围的重点,然后说背去吧。这招一出,学生也就不会去抱怨他们没有好好上课,而他们也会觉得不那么亏欠学生。因为他们抓住了学生厌恶考试的情绪,所以两不相欠,就扯平了。

  自我型

  这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体现着明显的个人特色。他们会把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拙劣地打包在课堂教学中,然后免费赠送给学生。他们可能是很优秀的教师,他们不会只讲课件,他们会额外的补充一些知识。但是他们讲的最卖力的还是和他们自己那套价值体系相关的东西。他们整天告诉学生要考研啊,如何考研之类的话,同时也在不断地重复他们是如何考研的,如何努力的。他们以为只有考研才是学生最明智的选择和出路,他们以为研究生学位证就能保证以后的好日子。他们苦口婆心地劝学生,让学生沿着自己当年的道路在走一遍。他们以为自己的成功经验是完全可以套用和复制的,而一经套用的经验便可以让学生受益匪浅。殊不知,这是一厢情愿而已。

  学者型

  这种老师对于自己所研究的那一领域来说就可能是专家了。他们讲课甚是卖命,他们给学生传授的是他们的研究心得,他们也很乐意这样做,并想让学生产生共鸣。但正因为他们是学者,学生们是门外汉,所以学生们只能听个一知半解。但是他们有时候讲课讲得太陶醉了,以至于忘记了学生的反应。他们没有能够把自己的学识和讲课技巧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所以就导致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隔阂。除了赢得学生的尊敬之外,这种老师似乎不能奢求更多的互动。曲高和寡,说得正是。

  魅力型

  这种老师讲课风趣幽默,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他们凭借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们去聆听,去参与。他们从不靠点名来维系课堂人数,因为他们认为点名是没能力的老师才干的事。他们讲课每每都能赢得满堂喝彩,他们从不讲授死知识,他们总是将现实和知识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去分析、去思考。每当他们讲得慷慨激昂之时,总使学生觉得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他们大多行事独特,从不人云亦云。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他们很受学生的欢迎和尊敬。他们从不炫耀自己的成就。他们说不上淡泊名利,但也不会刻意去追逐。他们大多兴趣广泛,对于各类事物都有一定的了解。因而给人一种博学的感觉。他们不会拘泥于现有的规制之下,敢爱敢恨,敢作敢为。虽然很多人会把他们斥为愤青,但是他们亦然大受欢迎。

  大师型

  这是一个大师极度匮乏的年代。正如高晓松所说,大师是成群的来,也成群的走。大师们就是灯塔,能照亮迷茫暗淡的前途,能指点江山、激昂文字,能启迪智慧。但是,在大师辈出的中国,如今的大师已经寥寥无几。如果千百年后,大师也会像文物一样出现在地层里的话,我想这个时代是出土最少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