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姑姑的“三羊开泰”
 
 
修改时间:[2012/10/01 01:31]    阅读次数:[1123]    发表者:[起缘]
 

  周末,姑姑打来电话,70岁的老人声音洪亮,叫着我的乳名,好久没人叫我乳名了,听着真亲切。姑姑是个急性子,说话大嗓门,还没等说句问候语,那边下达了命令:周日带媳妇去她家,她要杀羊提前给我们哥几个过中秋节,我告诉他因中秋节放假周日不休。她说:放不放假是国家的事,但星期天杀羊是她定的,知道已经下达完了,谁也不能少,谁不去也不行,说着,挂了电话。

  接完姑姑的电话,更加勾起我对中秋的回忆。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中秋节,既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中秋之夜,月圆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思乡之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不过,最让我动之以情的是小时候的中秋节。小时候十分想过中秋节,一是过中秋节有月饼吃。那时候谁家都是凭票一口人一块,老人都舍不得吃,吃也是象征性吃一口而已,最后都是孩子们的。我常常以大儿子,大孙子自居,相对能得到比较多的月饼,月饼当然吃的多。不过也不像现在这样,放开肚皮尽情地吃。也要小口小口地吃,甚至是舔,舔到嘴里还要“吧嗒”几下,尽情的感受月饼的香甜。也是为了尽量延长吃月饼的时间,上学的时候还会同小朋友们显摆,我还有月饼呀。月饼在小朋友们之间是“财富”的象征。有时候留得久了,都长毛了,就是变味了也要吃。没有人舍得扔。

  让我们当时那些“馋猫”,想过中秋节的另一个原因是中秋节能吃上一顿羊肉馅饺子。在我们家乡流传着“好吃不如饺子,坐着不如倒着”。虽然还有“大年初一吃饺子全国都一样”的说法,但在我的老家,中秋节那顿饺子是羊肉馅的,一年只能吃上这一回,真是很有吸引力的。

  说起那时候吃羊肉馅饺子,一年只吃一次的原因,是因生产队一年只能杀一次羊,平日就是想吃,有钱的人家也没地方买,那是一个没有农贸市场,商店啥东西都凭票,个人又不允许养羊的年代,想买也买不到的。所以,吃起来觉得中秋那顿饺子是特别的香。

  在我们生产队杀羊还出过笑话:生产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谁杀羊谁白得一付羊睾丸。大羊睾丸要就3两左右,有一年,两人曾为一付睾丸抢了起来,险些动刀子。

  姑姑是我家大辈分唯一的亲人,她的话就是命令,周末请假去了。一到姑家,更让人感到一部分先富起来农家生活的温馨。

  白墙红瓦正房厢房各5间,窗明几亮、金碧辉煌;高高的围墙,铁大门,占地3亩多的大院子,在一个深宅大院。园子里长着应有尽有的农家细菜,有红有绿、鲜嫩无比;厢房敞房内摆放着三轮、四轮拖拉机,摩托车及各式农机具,现代农民有的这里都有;羊圈内几十只大绵羊,一只只胖的肉都要掉下来了,走起路来摇摇摆摆;院里跑着数不过来的鸡鸭鹅,叫声不断,好像在演奏着家禽小合唱;小花狗摇着尾巴在叫,好像是在喊:欢迎到来。

  姑父、姑姑,表弟、弟媳都出来迎接我们,两位老人都70岁了,耳不聋,眼不花。70岁的姑姑没有一根白发。姑父每天要放牧着他的几十只绵羊。当我问候姑父身体时,他骄傲地讲:每天都放羊,这身体“梆梆”的。哪年也得赚3万元以上。老人的话让我汗颜,我的收入不如老人。

  一进屋,姑姑就发话:赶快放桌子,让他们吃饭。这一个个都是到屋就喊饿的手,饭要是不堵上他们的嘴,都不高兴。弟妹听了觉得好笑,笑着问俺,是吗大哥,我妈说的对吗?看着弟妹一声甜脆的“妈”,让我的心感到更甜,如今有多少家庭婆媳关系紧张,而姑姑同媳妇的关系从弟妹的一声“妈”中告诉我,好着哪!

  弟妹也是个“霎愣”手,我们的手还没洗完,那边的一桌子菜摆上了。全是我们喜欢的。

  手把羊肉,羊下水汤、小鸡炖蘑菇,各样青菜,豆腐……丰盛得很。几杯酒下肚,姑父说起话来:让你们来,就是感受一下姑父家今天的生活,这要是在过去,谁家能养这么多羊?一个生产队也养不了这么多,杀只羊就是让你们吃个全科。姑父养的羊肥,是不是一点膻味没有。一会酒喝的差不多了,再上羊肉馅饺子,这是真正的“三羊开泰”哟。姑父的脸儿红了!70岁老人的“三羊开泰”让我感受到了改革开放30年之后农民的喜悦之情。

  姑姑家的“三羊开泰”是我吃过的最香、最开心的一次全羊宴。平时话很多的我,在姑父面前,今天怎么也找不到话题。这中秋别有风趣。

  离别的时候,姑姑又每人给我们一包羊肉,每人一箱鸡蛋。老人一再讲:我知道你们啥也不缺,但这是自家小鸡下的,没吃饲料,吃着放心。市场上哪有这样新鲜肉和蛋的?

  老人的话让我们谁也没办法反驳,是啊,70岁的老人给我们的不是鸡蛋,是老人的真情,她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回报。

  姑姑家的“三羊开泰”真香。让我回味无穷!

 
 
 
上一页:想起父母
下一页:中秋话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