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我与知青缘-此文献给为边疆奉献的知青们
 
 
修改时间:[2012/09/06 23:39]    阅读次数:[598]    发表者:[起缘]
 

  我与知青缘---此文献给为边疆奉献的知青们

  文/蓝天白云

  车子要到重庆了,我此时的心情非常激动,马上要见到分别30多年的朋友,此行是应老知青多次邀请过来聚聚.我也没有到过重庆,借此专程来看一下这些当年为边疆奉献的知青们。到了车站,她们已经在那里等候.我见到她们时一种久违的.莫明的思绪诵上心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他们发白双鬓,历经风霜的脸膛把我的思绪带到了三十多年前……

  1971年,他们是响应党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当时他们也就是16岁左右的孩子们,他们一批几百人,坐着同一列火车,他们放弃城市生活,怀着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从重庆来到西双版纳勐海县勐庶黎明农场当知青。当时,我们农场的称谓前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建设兵团”,然后才到某营某连。在重庆,他们就是想着来到这里可以穿着军装,拿着工资,而这片热土上到处是森林,抬头有香蕉、低头是菠萝,上街骑的都是大象……当然,这只是谈笑,也正是怀揣着这些梦想,他们来到了勐海县勐庶黎明农场。

  梦想始终是梦想,现实中的版纳知青所面对的生活是残酷的。16岁的一群年轻人们,在今天是连拿绣花针都怕戳着,他们当时却要举锄开荒,挥刀收割,日晒雨淋,蚊叮虫咬。辛苦的日子,孤独的生活,他们只有不停地写信,向远在千里的家人诉说。那时的我才8岁,我喜欢跟着他们后边跑,就像是我的大哥哥大姐姐,喜欢听他们唱歌,喜欢听他们讲故事,喜欢跟他们去看电影。就这样他们伴随着我成长,跟他们结下了知青缘。

  1979年,8年的知青生活终于结束了,那代知青的婚姻生活多多少少都有些不顺。为了让漂泊已久的身心有所归宿,很多大都很难以感情为前提而草草成家;我也亲眼看到身边一些知青,他们因为初恋梦断而在感情上悔恨一生;而电视剧里的那些“孽债”,是真真实实的我们那个岁月的产物。那时我已经在读高中了,他们接到了所有知青返城的通知。没有太多的伤感,也没有太多的留言,他们都义无反顾地收拾行囊,回家!那些曾天天陪伴他们的锅碗瓢盆、铺笼帐盖几乎都送给了当地人,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重庆,回到了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温暖怀抱中。回到城里,他们开始在城里找工作,奔波打拼,一晃他们离开边疆30年,他们中有的人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一个个温暖的家庭想着天伦之乐。这30年安逸的城市生活,几乎要把过去8年的伤痕抹平。

  2001年,也是知青山上下乡三十周年,知青们有一部分人员退休了,他们相约来看他们的第二故乡,8年的边疆知青生活,让他们当年在农场和老工人结下的不解之缘。我有幸的接待了一批当年在我们单位的知青,他们由12人组成的知青团,我跟他们的缘分又开始了。陪他们看望当年在农场一起生活、学*工作过的老队长、老班长、老工人。

  我这次到重庆住在跟我家非常要好的知青家里,看到墙上挂着当年女知青的照片,头上扎着两根小辫子,而如今的她已经是当奶奶了,心态还是那样的好,每天早上送孙子上幼儿园,就去跳舞;下午去打小麻将再去接孙子。一家人和和睦睦相处,看得出她们一家人很幸福的生活。

  第二天,为了欢迎我的到来,知青们相约到洋人街与我相聚,来了20多个知青,他们很多已经退休了,还有几个还在工作,他们问长问短的了解边疆单位的情况,开心的叫着我的小名。我最记得一个女知青回忆她当时要到边疆时的心情。她说,自己当时太不懂事,得知自己被批准下乡,她每天很开心,今天跟这个同学告别,明天跟这家亲戚告别,妈妈知道下乡名单有她,就吃不进饭了,自她的户口从家里的户口本中下了后,就卧床不起。是父亲和姊妹送她上的火车,她还埋怨妈妈,早不病晚不病的,她要走了妈妈还生病,也不来送她,她哪里知道啊,妈妈是为她而急病的。他们知道我在昆明发展也为我高兴,晚上还特意开车陪我到江边看夜景,重庆的夜景真是太美了。这次行程,他们陪我在重庆玩了4天,对这个来自边疆的我,他们的热情和真诚让我感动。

  这就是我与知青的缘啊!我衷心得祝他们健康快乐!开心的度过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