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青春哀歌两部曲之象牙塔里的哀伤
 
 
修改时间:[2012/09/03 08:24]    阅读次数:[559]    发表者:[起缘]
 

  青春哀歌两部曲之象牙塔里的哀伤

  崎寻

  几年前,我们曾满怀希冀,期待着走进这个日思夜想的地方,期待着走进着这个听起来都让我们觉得热血沸腾的地方。如今,我们已然要从这个地方走出来,然而却突然发现,自己青春的色彩唯独这一段竟然有些空白。这个所谓的象牙塔,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而我们在这里究竟又失去了什么……

  我们终于摆脱了那样一个视时间为生命的时代,不再像当初那样,把每一个小小的闲暇时间当做是宝贝一样,时间在这里成为了我们最不起眼的东西,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在大学里,最多的就是时间。我们开始兴奋,开始得意,开始沾沾自喜,感慨着终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可是却很快发现,情况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般单纯。大学的生活是多彩的,就像一只五彩的水笔,可以图画出任何我们想要的色彩,理所当然的,我们不能失去任何一种填补青春色彩的机会。于是,我们撕碎了曾经写给大学的信,丢弃了曾经信誓旦旦说过要做的事情,我们兴高采烈地向大学开阔的土地上奔跑,宣告着我们新时代的到来。

  学业不再是我们的主流,就像一些学长学姐所说,大学里的学*成绩并不是特别的重要,重要的是在这里学会做人。面对只要不挂科就行的人性化考试制度,对于刚刚摆脱学*枷锁的我们来说无疑是象牙塔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那什么是我们该做的呢?答案是实践。正如我们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样,我们坚信学长学姐的经验。于是,曾经相伴在身边的杂志、散文集和小说等终于退出了自己的世界,电脑、手机成为了身边的必备。我们开始积累所谓的人脉,开始通过不同的联络方式认识一些陌生的人。随着大部分时间的流逝,我们学会了开玩笑,学会了以更多的娱乐方式去接触不同的人,也学会了用更好的交流方式去认识新的朋友。我们的朋友越来越多,多到后来我们甚至只记得认识他们却不知道这些人的名字。朋友,成为了我们衡量大学生活收获的标准之一,可是这两个字的价值却也随着其量的增加而没有了含金量。于是,我们开始在某个熟悉的情境下怀念同桌,怀念死党,怀念和他们一起生活过的日子,也渐渐开始质疑当下生活的真实性和它流逝的价值意义。或许,我们开始疲倦了,当人际交往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这本身的确是一件让人倍感疲惫的事情。

  我们明白了这种生活的空白,于是又继续寻找新的生活方式。我们开始不断地参与到校园和社会实践当中,渐渐掌握更多的社会信息。在这些信息的处理与分析过程里,我们筛选着适合自己未来生存的理论,并一点点进行着浅浅的实践。于是我们开始改变,开始一点点所谓的扎根于现实。我们开始明白读再多的书也终究没什么“前途”,在这个社会上,人脉或者背景远远胜过于十几载可悲的努力。书籍成为了很多人眼中无用的摆设,图书馆成为了校园中的景点,偶尔走进去借一两本书,不再是当初那种渴求知识的状态,而是完全出于一种对生活加些添加剂的态度,毕竟我们是大学生,我们还是要有一些知识涵养的。不过那些选择的书本,不再是以前的文刊或名著,我们似乎没有那样“闲暇的时间”阅读这类对自己生存没有意义的书籍,大部分人选择的是一些厚黑学或者社会关系类的所谓能够让人步入成功的书籍。或许,此时大学的人文教育已经失去了某种意义,教育的职业目的化将我们该学*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在这里被忽略。

  实践了这些,是不能够填满我们生活的。我们是大学生,我们有更多的追求与愿望,尽管我们不知道对与错,也忘记了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到底是什么,可是我们依旧没有停下脚步去追寻。是的,我们一直不曾停下脚步,甚至没有停下脚步去思考或者反省,只知道我们要一直走。

  事实证明我们这一代是浮躁的,就像城市里每天不断建起的高楼。一位经济学的老师说过,“当代社会的浮躁不用看其他的,只要看楼就够了。楼建的有多快,我们浮躁的就有多快,楼建的有多高,我们膨胀的就有多高”。没错,其实我们从步入大学的一开始就是浮躁的,只是有些人浮躁的少,有些人浮躁的多而已。我们眼看着周围女生从大一的简单清新到后来的花枝招展,男生从大一的懵懂不谙到后来的谈笑风生,手里的拿出去的钱从小变大,从节俭到后来的落款大方。男男女女成伴的出行,夜不归宿成为了每个人成熟的象征,有时候真想知道,这样的景况到底是爱情的驱使还是无聊和荒诞的延伸,但谁又愿意说呢?此时,学校附近的餐饮业、娱乐业越发的生机勃勃,夜晚的灯红酒绿照亮了我们青春的脸庞,可那张脸却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泡沫的破裂伴随着一种破碎的美丽,而膨胀的破裂伴随的则是一片荒凉。当很多的事情从我们青春的年代里转过,我们终于发现原来一切都是那么的无力与苍白。我们终于失去了目标,再没有站起来的力量,看着图书馆孤立的影子,突然觉得自己的青春竟然有些凄凉悲壮的感觉。我们想要笑,可是笑着笑着眼里却流出了眼泪。

  谁能说出自己青春的色彩,谁又能告诉别人自己青春的颜色?我们可以和别人讲很多象牙塔里的故事,可是却唯独讲不出象牙塔里的哀伤。很多时候,我们不禁会问问自己,到底是我们哀伤了象牙塔,还是象牙塔哀伤了我们。可是,谁又知道呢?

  后记:

  即将毕业了,看着眼前的书本,发现自己的思维和思考程度却有很多依旧源于高中时代,才明白原来读书真的是必不可少。我们的经历始终是有限的,而且在这个年代里我们的经历不见得真的是明智的。在感伤之余,略写一篇小稿,文笔不佳,仅为心中点点感触。不论你是否和我一样,只愿你能够听到我的声音,让你也在心中生出几分感慨,但终归还是希望君能与我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