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我的故乡情结
 
 
修改时间:[2012/08/28 09:03]    阅读次数:[621]    发表者:[起缘]
 

  我的故乡情结

  清源

  自打上大学开始我就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小乡村,至今已有十个年头了,十年来,我身处城市,每天和城里人同样的上班下班,享受着与城里人同样的休闲与娱乐,所谓入乡随俗,身在闹市,我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也在与城里人看齐,然而每一次的梦醒时分,时时涌上心头,浸透心灵的仍是那份对家乡的眷恋,剪不断,理还乱。

  小学的时候,家里过的很是拮据,兄弟姊妹又多,单靠父母亲的土里刨食,也只能满足最简单的生活需求,一件衣服尽管不是老大穿过老二穿,老二穿过老三穿的传承,但是印象中自己也极少穿过新的衣服或鞋子。低年级还好点,人小,自尊心也小,只要不冷光屁股都行,可是三年级以后可就不行了,衣服上加了块补丁总感觉浑身不舒服,好像走到哪里都有人指指点点似的,别提多别扭了,可是没办法家里就是那条件,只能穿着哥哥穿小后的衣服抛头露面,几年下来不上补丁几乎不可能啊。印象中有且只有一条裤子没上补丁,正好赶到小学毕业,学校组织拍毕业照,我很兴奋的穿上了那条不合时宜却没上补丁的裤子,心里那个美啊,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在对自己微笑,连平时最讨厌的狗叫都感觉格外亲切了。照相安排在下午放学,课间的时候,大家都很激动,时不时的爬上墙头看照相的摆弄相机架子,我也按捺不住激动,爬上墙头,谁知一件最不幸的事却降临了。原来,老师担心我们摔下来,一声断喝,大家迅速地跳下来,溜之大吉,我那条惟一没有上补丁的裤子就是在这样的匆忙中被撕了个口子,心中的沮丧顿时赶走了所有的好心情。

  上中学时,家乡用上了电,跟祖祖辈辈使用的煤油灯彻底告了别。有了电,家境好点的,就开始慢慢追求更高级的精神需要了,电视机就是在那个时候走进我的家乡的。记得当时正流行金超群版的《包青天》,每到晚上的黄金时间就听到隔壁人家传出“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的嘹亮歌声,那声音像长了翅膀似的,硬往耳朵里钻,棉花团都塞不住,心中那个痒痒劲甭提多难受了。可是自家没有,父母亲又不准出去看,只能在家隔墙听电视,第二天到了学校,听着同学们叽叽喳喳的议论声,难受的感觉顿时加倍,同时还有丝丝的辛酸,好好读书,赶快长大,买台电视机,竟然成为了我当时学*的最大动力,甚至在睡梦中都还在想着坐在自家的屋里,看着自家电视播放的《包青天》,那种感觉,直到今日仍觉苦涩。

  高中时代,家乡的变化,已经不止电视机的普及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打工热潮的兴起,很多家庭都已经开始向小康迈进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平常的百姓人家都已经开始在居住条件上改善生活了。可我的家饱受多子之苦,尽管父母亲都是最勤劳,最能干的人,无奈孩子大了要盖房,要娶妻,哥哥姐姐的陆陆续续成家立业,做为弟弟妹妹只有跟着父母继续打拼,生活条件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改善,看着别人家房子越盖越高,越盖越漂亮,自己除了羡慕还是羡慕。那几年,我最害怕的就是同学到自己家去串门,因为几间破房子无疑把自己的寒酸展示的一览无余,正处一生中最年轻最敏感的时期,那样做真的难以想像。

  上大学后,我与家乡渐行渐远了。十几年的农村生涯也慢慢成为了一种回忆在脑海里定格,说也奇怪,每次回忆那段时光时,却对当年的辛酸与苦涩充满了向往,也许正是那段岁月让我提前读懂了生活。

 
 
 
上一页:醉心思
下一页:无花果的暗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