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散文这个概念很宽泛。 我们每个人写的东西,除了诗歌,报告文学,通讯什么的,几乎都可以算作散文。 俗话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随随便便书写,写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就好。 语言的稚嫩还可以通过学*名家名作去提升,要是思维给闭塞了……那就真的麻烦大了。 当然,在这里不用说现在教育制度的弊端了……我们一起来聊聊怎么写散文就好。 其实,在我看来,散文写起来不难,记录下初升第一缕阳光,心底里的悸动,夜空里流行闪过时眼底的泪花,抑或是公交车上莫名的感伤,钢琴键上不知何时铭刻的泪痕,更抑或是大地上的血泪,废墟上的红旗,坟头前的铲车,乃至一缕缕炊烟掩映的夕阳。 散文的取材非常广泛,万事万物尽可入文,当然,我可能受林青玄的影响多一点,我相对来说,比较喜爱他的文字,尤其是他的温一壶月光下酒,海边的白蝴蝶之类 我个人喜欢淡漠,恬静一些的文风,只感觉它可以给每一位在水泥森林间奋斗的人一丝丝清甜的慰藉。宛如一缕亲切晚风,亲吻着疲惫的脸,抚慰着凄惶的心。 不可否认,散文写作需要林林总总的技巧。但是懂得了技巧并不能写出好的散文,写作学考100分而不能写出一篇优美的文字的人非常多,我个人感觉,若是自我创作,听从心的安排就好。 很多时候,我们读书,不必要什么读书笔记,读书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何必让它们变得程序化和官僚化。当我们看到触及到自己心底的文字,自然会思考乃至记诵。 我们学书本的,不是其中的文字,而是作家当时的心和神。 心——情感,神——意境。 很多时候都在谈意境,意境说白了,就是意象+意象+意象+意象+意象+意象+意象+意象+意象+意象+意象…… 各种意象的组合就形成了意境,若是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心底最细腻的弦,或许便是意境带给了我们源于心底的共鸣。 喝纯酒自然有真味,但酒中别掺物事也自有情趣。范成大在《骏鸾录》里提到:“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茉莉未开者,着净器,薄劈沉香,层层相间封,日一易,不待花蔫,花过香成。”我想,应做茉莉心香的法门也是掺酒的法门,有时不必直掺,斯能有纯酒的真味,也有纯酒所无的余香。我有一位朋友善做葡萄酒,酿酒时以秋天桂花围塞,酒成之际,桂香袅袅,直似天品。 这个故事也能引用到饮酒上来,喝淡酒的时候,宜读李清照;喝甜酒时,宜读柳永;喝烈酒则大歌东坡词。其他如辛弃疾,应饮高梁小口;读放翁,应大口喝大曲;读李后主,要用马祖老酒煮姜汁到出怨苦味时最好;至于陶渊明、李太白则浓淡皆宜,狂饮细品皆可。 又例如这段,将喝酒和古往今来的名人佳客联系到一起,畅谈古今。说实话,类似的感受确实也有,但却没有那个笔力记录下来,自己只知道在晕晕然之中品味那份凭虚御风的感觉……直到读到此文,心底里才涌起,就是这样的感觉。 又例如这段,将喝酒和古往今来的名人佳客联系到一起,畅谈古今。说实话,类似的感受确实也有,但却没有那个笔力记录下来,自己只知道在晕晕然之中品味那份凭虚御风的感觉……直到读到此文,心底里才涌起,就是这样的感觉。 其实什么是好的文字?我始终坚持,能让读的人认同,能带给他们你的理念,你的感受的文字就是好的文字。 林清玄始终坚持“愿世间的一切美好和我们同在”所以在他的文字中,我理解到,或者说感受到的就是所谓的幸福的存在。 至于我们自己动笔写散文,若不是所谓官僚性的非写不可。 则不必忧心匆匆,急急忙下笔,急急忙修改,再趁着墨迹未干的时候急急忙送到空间。 散文,凭心就好,可以没有文采,可以不必引经据典,可以什么修辞手法都没有,但是,别没有了自己和心。 没有了自己的散文,就算再绚烂,也不过是落寞的烟花,转瞬即逝,浮华的堆砌虽然很利于高考,但是绝不适合个人的创作与提升。 在心底激荡的时刻,静静记录下心底里的感受,记录下自己真正想说的东西,这便是一篇真正的散文。 当然,若是闲暇,像陶潜先生一样,不求甚解地翻一翻书册,多读几页总是好的。 若是为了写散文而去翻所谓的散文集子,我个人看来,是得不偿失的。 散文集子或许可以给我们幸福,或许可以告我们悲哀,乃至于落寞,开心,沉思等多种情感,可以说,一本集子就是一段人生。 为了散文而去阅读散文集子,去学到的,终究是别人的生命和时光。我们需要记录下的是自己。 凭着自己的心,自己的兴趣去读书。 无论是经济学、哲学、诗歌、骈文、报告文学、通讯、新闻乃至小说、戏曲、历史、法律等等……这些可以给我们不同的知识和对世界的理解。这样才有了我们自己的观点。 各种不同的文字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文字里我们会学到不同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至于散文的写作,心底里想到什么自然便会有最恰当的语言逼着你写下来。 似乎人已经成为了所谓的机器,而一个个文字憋在脑子里迫不及待地希望蹦出来。 所以,千万别刻意写作,听心的安排,就好。 因为散文的写作不必强求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