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从牢骚中听真言
 
 
修改时间:[2012/08/27 12:22]    阅读次数:[749]    发表者:[起缘]
 

  从牢骚中听真言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或者在网络世界里,常常听到、看到一些与主流不太合拍的言论或议论,有人往往冠之以“发牢骚”,而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甚至横加指责,打入冷宫。

  殊不知,这些牢骚往往倾注着群众的智慧和见解,体现着底层百姓的感受和呼声。这些牢骚,往往直言敢谏,不加掩饰,锋芒外露,寓意深刻,是难得听见的好建议。

  据说,大唐盛世之所以兴盛,就在于朝廷的开明开放。尤其是唐明皇广纳群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从而才有了魏徵等一大批敢吐真言、直截了当的忠臣、丞相。

  我们看历史题材电视剧,皇帝微服私访的情节屡屡出现。为何微服私访?不就是为了听到那些群众敢怒而不敢言的“牢骚”吗?不就是为了了解群众生活的实际情况吗?

  毛泽东主席曾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邓小平同志也多次强调“实事求是。”

  我们的总书记,我们的总理,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同样是为了听到群众的“牢骚”,听到群众真实的心声。

  有人向温总理说:我们农民生活困难,在外打工,一年到头,连工资都要不回来。

  我们听到这话,是不是“牢骚”呢?是不是给党和国家抹黑呢?

  然而,温总理并没有生农民的气,而是痛下决心要为农民工讨回公道、要回工资。于是,全国兴起了为农民工讨要工资的热潮。至今,每临春节,农民工工资问题仍然是舆论焦点。

  还有群众就医难问题,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物价不稳、房价过高等等问题,不都是从牢骚中听到的逆耳之音吗?

  如果人人都“报喜不报忧”,人人都渲染太平盛世,人人都高唱赞歌,不反映实际困难,那我们的领导不就如同盲人摸象,又如何决策?如何定舵?如何有的放矢的决定政策方略呢?

  龚自珍有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只有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好在我们党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海清河宴,万民同欢,畅所欲言。人人尽可关心国家大事,畅谈国际形势。昔日“乱打棒子,乱扣帽子”,大兴“文字狱”的时代一去不再复返。

  然而,也有个别同志仍然听不惯不同意见,动辙以“发牢骚”斥之。

  其实“诤友”,到何时何地都是推心置腹、肝胆相照、值得信赖的好朋友!只有诤友,才能说实话,才敢说实话,才敢发牢骚、吐真情。而“谄友”,只会讨好献媚,为己所用,投机取巧,甚至引诱下水,落井下石。

  反映实际情况、反映群众呼声的不同意见,还是越多越好。尽管是“牢骚”,甚至是错误、消极、落后的牢骚,总还是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思想,说出来了,通过讨论,提高认识,纠正偏差,以利再战。反之,万马齐喑,还能有生气,还能有战斗力,还能争取更大的胜利吗?

  劝大家多听听牢骚,从牢骚中吸取教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准确判断,减少失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和谐单位、和谐家庭而努力奋斗。

  2012-7-15